二、红旗渠青年洞
发布:林州市红旗渠精神培训中心浏览:264次
青年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镇卢家拐村西,进口左侧为一条深沟,崖壁陡峭,西是一崖壁,像“弓”形,如同鬼斧神工一刀切,人称“小鬼脸”。东面是巨石累累的狼牙山,上边是金鸡垴,穿过狼牙山,便可到卢家拐寺沟,是总干渠较长的一个隧洞。青年洞是从地势险恶、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。原洞长616米。券砌洞脸后长度为623米,高5米,宽6.2米,纵坡为1/1500,设计流水量23立方米/秒,挖砌石方19800立方米,投工13万个,用款20.3万元。
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ー个白点,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,青年们面对这样艰难困境,创造了连环炮、瓦缸窑炮、三角炮、抬炮、立炮等新的爆破技术。使日进度由起初的0.3米提高到2米多。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,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。
青年洞建造过程
1960年2月由横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。是年11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,总干渠暂时停工时,为早日将浊漳河水引入林县,建渠干部群众坚持“宁愿苦战,不愿苦熬”,改由各公社挑选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,继续施工。当时干部民工口粮很低,为了填饱肚子,上山挖野菜,下漳河捞河草充饥,很多人得了浮肿病,仍坚持战斗在工地,以愚公移山精神,终日挖山不止。就这样完全运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,一锤一锤地打。一炮一炮的崩,先后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顽强奋战,坚硬的隧洞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被钻成了。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,将此洞命名为“青年洞”。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。